“成长这件事情就像在黑暗的湖里游泳, 伸手不见五指, 你也
———— ~ ————
“成长这件事情就像在黑暗的湖里游泳,
伸手不见五指,
你也不知道游得方向对或错,
你只能全力以赴地游,
不管世上的纷扰,
做好自己就好。”
学生时代的唐忠汉结交了一群朋友,
他们在台北的闹市区开了一些精品店,
这让正值大学一年级的唐忠汉第一次有机会设计了几间有个性的精品小店。
到大二的时候,
就开始有人委托他做一些住宅设计,
其中还有一套别墅设计的规划。
“当时就抱着一种新奇有趣的态度,
开始把自己上课学到的东西转换成一种真实的空间体验。”
展開
也是从那时开始,
唐忠汉开始和几个朋友一起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整个大学时期就一直在一边上学一边工作的状态中。
大学毕业后,
唐忠汉却并没有立马投入到设计领域,
他选择从家具领域开始学习,
以“产品设计”的家具开发为主要的工作内容。
从家具开发的角度,
他开始接触非常多关于“人的尺度”的事情,
包括如何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物件设计得更贴近人。
閱讀空間的順序
于是开始关心不同材质的搭配、人的尺度、桌子的高度、
椅子和桌子的关联、物件之间的组合、人和物件的关系。
设计者的洞察力像是与生俱来的财富,
能时时让自己在敏感中保持和外界事物密切、
直接的连接,
哪怕是开门的手曲、触感、方便性以及一些机能。
结合自己的设计经验,
加上感性的情感渲染、理性的逻辑思考
和换位思考的觉悟,
把自己置身在主人公(业主)的故事中,
最后才能做出一个真正感动人的人文空间。
但即便至今做过不计其数的设计,
唐忠汉依旧坦诚地和我们说,
“每一个空间都还存在一定的挑战性。”
这个挑战性基于他给自己的设计之路定下的原则:
以一个基本的态度和方式,
在不同的空间里运用不同的尝试,
最后要创造出不同的主题空间。
“没有一个风格适用于所有人,
没有一个空间适用于所有部分。
人和空间会产生不一样的调性出来,
所以在做设计的过程,
我们更需要感受的是一种心理的层次,
最后的结果要人产生放松的状态、感受到不同的情绪。”
现在从台北到上海约900公里的飞行,
早已是唐忠汉生活的一部分。
从刚开始新奇地奔波在各种人事物之间,
到现在从容地去体验和感受这种移动的慢生活,
如同一个质变的过程,
所能接触到的东西不再是那些表象,
而是真实的体悟。
当完成一个优秀的设计作品时,
都好像演绎了一场完美的演出。
业主的脸上表现出喜悦而满足的笑容时,
他会获得如同演艺家接受掌声般的成就感。
“我希望家是一个温暖的、充满阳光的空间,
拥有大面积的采光和植物,
尽可能地简单化一点。
我的家就是这样,
有一个比较大的阳台,
上面摆了一张长凳和一个吊椅,
我和家人可以在上面感受到满满的自然力量。”
一个家,
并不只是吃饭、睡觉的地方,
它必须要让你有足够的能量去面对隔天的挑战,
你可以在这里修复自己的身心并且轻松地做回自己。
“用一个物件形容自己的话,
我觉得自己讲大一点像一个太阳,
讲小一点像一根火柴棒。
时刻温暖身边的人,
但又不希望像烈焰般灼人,
远远的,温暖着就好。”